原标题: 14个城市转移到GDP万亿俱乐部,引导城市群的兴起,地方两会相继召开会议,在各地公布了2017年地区经济的运行情况。日前,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827122亿元。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在80万亿元历史的新台阶上,作为经济快速增长驱动的引擎,各大城市的GDP在2017年也向新的规模转移。
目前,内地GDP超过万亿的城市有数14个。除2017年GDP总量超过万亿的无锡和长沙外,上海、北京、广州GDP总量分别在2006年、2008年、2010年突破万亿。2011年,深圳、天津、苏州、重庆的GDP总量也分别转移到万亿行列。
2014年,武汉、成都的GDP总量分别突破万亿。2015年杭州、2016年南京和青岛的GDP总量也突破了万亿。从行政层面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直辖市。
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是副省级城市。苏州、长沙和无锡是地级市,其中长沙是省会城市。从城市规模来看,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的通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市常住人口为统计资料口径,截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是超大城市(城市北上广浅总产值均为超强2兆,创造性驱动特点2017年显著,北京建设地区总产值2.8兆元,上海3.01兆元,广州2.15兆元,深圳2.2兆元。
上海突破3万亿元,深圳首次到达广州。从数字上看,北上广深GDP总量达到10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同时,4个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稳定,2017年,深圳经济增长速度为8.8%,广州为7%,上海为6.9%,北京为6.7%,全国增长速度为6.9%。
随着GDP快速增长目标的淡化,执着于高质量的发展政策,北上广浅优化结构、创造性驱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从创意司机方面来看,以广州为例,2017年广州先进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中制造业比重超过6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服务业比重超过67%,研发经费支出中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7%。在深圳,过去一年计划了8个根本的科技基础设施,重建了3家新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3家基础研究机构、5家制造业创造中心、7家海外创造中心,增加了3个国家级“双创”模板基地,进行了新的研究从产业生产来看,北京和上海已经以第三产业为快速增长主导。2017年北京第三产业建设增加值为22569.3亿元,迅速增加7.3%,增长率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53.3%。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已经接近1.8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1%。在上海,过去5年来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部上海生产总值的比例从60.2%上升到69%,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的部分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了6.8个百分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领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先进设备制造业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可行性构成。
同时,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很明显。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第三产业收益占上海市整体地方一般公共支出收益的比例超过81.3%,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贡献了上海财政收入增长的70.7%。“从多年来看,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发展成服务业主导型经济,服务业整体占有率并不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第三产业的比例占80%~90%。
城市人口规模大,消费市场需求大,城市必须获得的服务也少。将来很多综合城市的经济都是服务业主导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应对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兆GDP城市的类似2人——苏州和无锡14兆城市俱乐部中,省产以江苏省最多,占3席,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苏州和无锡是这14个城市中比较相似的两个,与其他城市相比苏州和无锡既不是副省级城市也不是省会城市,而是地级市。苏州依然是国内城市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在各种经济指标排行榜上长期名列前十。
2016年,全国21个GDP千亿县(县级市除外)中,4个属于苏州市首府,其中昆山市以3160亿元GDP总量位居全国首位,这是全国唯一的存在。2017年,苏州市整体建设地区总产值1.7万亿元,按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快速增长8.3%。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建设1.53万亿元,比上年迅速增加1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约为47.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农村居民收益50350元,比上年增长8.1%。
同时,苏州市整体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2.5万亿元,均居江苏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增加值均突破5000亿元。与该省省会南京相比,苏州2017年的GDP总量比南京多528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说明苏州2017年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51.2%,第三产业比例首次达到5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地”必须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级民间科技企业1000家。追加高层次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苏州和无锡的GDP总量多年来名列江苏省第一、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向型经济较多的苏南地区经济发展上升,2014年,无锡GDP总量在南京最多,下降到江苏省的第三位。
这次无锡新晋“兆城市俱乐部”2017年GDP总量为1.0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长速度时隔5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的增加部分比上年增加0.8%,为135.18亿元。
第二产业附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3%,为4964亿4400万元。第三产业附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7%,为5412亿1800万元。
另外,无锡2017年的社会融资规模约为1650亿元,迅速增加了11.5%。金融机构外汇遗留、贷款余额分别约为15123亿元和11233亿元,迅速增加3.5%和6.8%,其中制造业贷款占27.7%,全省最低。国内外上市企业新增18家,共计约129家,上市公司总量居江苏省第一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无锡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比上年超过了18%。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51.5%。这个数字也突破了,无锡第三产业的比例首次达到了50%。
中心城市引导城市群说:“城市是经济的增长极,随着人口和产业的中心地区,城市的经济总量也有时急速增加。中国经济过渡到新的常态后,增幅下降,但仍在快速增长,过去100亿GDP城市很少,现在的省城市几乎是千亿GDP城市,下一个大城市的发展趋势是转移到万亿GDP城市的行列,建立电磁辐射周边城市”陈耀对他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14个“兆都市俱乐部”的成员中,从城市群产来看,长三角有5个,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各有2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指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几个大城市群证明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城市群内部的协同效应逐渐加强,大城市群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23个主要城市群占全国30.21%的国土面积,挤满了全国65.69%的人口,建设90.49%的地区生产总值,前10个城市群占14.72%的国土面积陈耀回答说,一般来说,GDP非常强的万亿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城市是城市群发展的领导者,要求城市群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城市群发展要处理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引擎,核心区的要素资源构成了极大的核心区利益。另一方面,必须构成向周边的电磁辐射,逐渐加大城市群整体内部的发展差距,构成一体化的结构。但是,现在这些兆GDP城市的电磁辐射还几乎没有反映,中西部有很多“一城座大”的现象。例如,湖北省2017年GDP合计为3.65万亿元,武汉为1.34万亿元,占36.7%。
四川省2017年GDP总额为3.6万亿元,成都为1.3万亿元,占36.1%。在东部地区,青岛2017年的GDP预计建设1.1兆美元,占山东省总量的15%。另外从地区来看,14兆城市中东部地区为10个城市。
中部地区有两个。西部地区有两个。东北地区现在没有超过1兆的城市GDP。
“从这种生产和发展趋势来看,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梯度的规律,东部发展缓慢,大城市的指导变得显着。中西部属于不发达地区,超过万亿的城市很少,资源的导电很强。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GDP超过万亿的城市还没有减少。”陈耀回应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需要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从快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我们的焦点是关注发展的质量,不仅仅关注总量、规模。最近GDP兆的天津滨海新区吸管的三分之一的水分表明,我们现在明显到了必须改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陈耀说,兆俱乐部可能不是目标,也有规模不大的城市,但发展质量低,生态环境好,居民收入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备受关注和提倡。
本文来源:kaiyun开云全站app-www.zjlzrdjcy.com